


工業內窺鏡檢測與破壞性檢測的區別
在工業領域,對具有複雜結構或處于封閉狀態的工件或設備內表面進行檢查,是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及安全隱患的重要方法,以前企業多采用破壞性檢測手段,而現在則開始使用工業內窺鏡檢測這種新型技術。本文介紹這兩種檢測方法的含義及區別。
破壞性檢測是在檢測過程中使得被檢測對象的形態發生變化、其使用功能或性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壞的檢測形式或者方法。工業內窺鏡檢測則是在不破壞被檢測對象完整性或組裝狀態的前提下、利用成像技術對其內部結構或內表面狀況進行觀察的檢測方法。在工業領域檢查産品或設備內部時,這兩種技術都有應用。
那麽,工業內窺鏡檢測與破壞性檢測有哪些區別呢?具體說明如下:
1. 原理不同。破坏性检测往往通过拆卸或者破坏封闭结构的方式,将工件或设备内部暴露出来,以满足目视检测的条件;而工业內窺鏡则是利用成像原理解决视线无法抵达的问题,检测人员通过探头捕获并传输出来的图像,实现间接的目视检测,达到与前者几乎相同的检测效果。
2. 对被检测对象的影响不同。破坏性检测通常影响使用性能,例如:对工件的破坏性检测往往使工件报废,而对设备的拆卸检测虽可以进行装配复原,但是也容易对设备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工业內窺鏡检测利用探孔、缝隙送入探头实施检测,通常不影响被检测对象的完整性和性能。
3. 检测成本及效率不同。对于复杂结构或封闭状态的被检对象,破坏性检测的拆卸过程往往耗时耗力,整体效率低,特别是像航空發動機这样的大型设备,拆卸组装成本极其高昂;而工业內窺鏡检测没有拆卸过程,伸入探头后就可以实时将检测图像呈现在检测者眼前,检测成本低,而且快捷高效。
4. 应用规模不同。破坏性检测在产品质量检查中应用较多,但由于会使工件报废,因此多采用抽检的方式,用一个或少量几个工件的检测结果标识一批工件的质量状况;工业內窺鏡检测得益于非破坏性,有条件对任意数量的工件进行成规模的检测,不会因为工件报废造成额外经济损失。
5. 检测覆盖不同。破坏性检测受限于对被检测工件的负面影响,其应用往往会比较有限;而工业內窺鏡检测因为非破坏性、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可以应用在生产、运维监测、维修检测、故障排查等众多时间节点上,也就是从时间角度或者被检测对象的生命周期来看,内窥检测具有全程覆盖性。
綜上可以看出,工業內窺鏡檢測與破壞性檢測在工作原理、産生影響、檢測效率、應用規模和檢測覆蓋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同。工業內窺鏡檢測是一種更爲先進的檢測技術,能夠在保證檢測結果准確性的前提下,更快速地完成工作,用更低成本換來明智決策,助力企業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相關推薦:
工業內窺鏡無損檢測技術原理
航空發動機无损检测技术简介
聆聽老探長的講解,走進無損檢測的神奇世界_韋林工業內窺鏡
工業檢測案例分享-多種無損檢測技術綜合應用
熱點文章:
工業內窺鏡從哪裏伸進去,如何實現無損檢測?
檢查食品制藥行業的管道清潔度,采用哪種無損檢測技術好?
如何選購汽車內窺鏡?應注意哪些技術指標?
韋林最細的內窺鏡:直徑0.4mm工業光纖內窺鏡